通过实时更新和共享有公信力的物流、仓储、金融数据

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可以和其他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动能,助力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影响力。新形势下,要积极推动市场与金融市场联动发展。在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鼓励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围绕数据资产提供融资、

目前,全球数据交易大致聚焦在以数据、数据服务和数据产品为主要标的物的交易形式,尚未进行数据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联通。一般来说,全球数据交易可分为第三方平台、综合平台、垂直平台等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模式,主要提供C2C(个人对个人的交易)、B2B(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和混合形式的数据交易服务。在C2C模式下,数据提供者通过中介平台将数据资产出售给数据需求方,中介平台负责撮合和服务交易,包括数据整合、隐私合规、个性化分析和交易结算等服务。在B2B模式下,数据所有者将数据提供给平台,平台面向企业客户提供整套的数据交易服务。

以欧洲为代表的综合平台模式,不仅提供数据交易的中介服务,还直接出售自有数据,兼具B2B和B2C(企业对个人的交易)的特点。相关平台通常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如欧盟数据空间、德国工业数据空间、英国金融数据市场等。这些综合平台在建设数据交易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数据的流通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英国政府为加快构建金融数据市场,正在主导推动开放银行战略,要求前九大建立和使用统一的数据传输交互接口,实现银行和其他数据平台间的数据、服务共享。在欧洲之外,新加坡也效仿类似模式,由政府部门牵头私营部门合作开发贸易数据共享平台。通过实时更新和共享有公信力的物流、仓储、金融数据,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和港口物流数字化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目前,新加坡77%的集装箱堆场和全球六家主要集装箱航运公司已在这一平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伙伴总运量占全球集装箱航运量的35%左右。

以日韩为代表的垂直平台模式,更专注于特定细分行业的数据交易,为行业内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对个性化、专业化的数据服务。日本的数据银行是此类平台的代表,致力于快速开拓细分市场、满足特定行业需求。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作为国家大数据示范综合试验区,上海正在加快布局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分领域、分场景打造一批数据空间的实践示范案例,提升可信可管、互联互通、价值共创的能力,降低数据空间的建设和使用门槛。

在数据交易层面,上海模式结合上述三种国际模式之长,以撮合企业数据产品交易为主,坚持“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原则,不断优化数据交易规则体系,超前布局以可信交付框架为基座,集成数据交易链、数联网、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基础设施,提供高效率、可信赖的交易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布局行业专区,构建金融、交通、语料、国际等数据交易专业板块,组织多样化市场活动。

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数据资产化探索也在不断深入,依托数据资产的增信融资服务日益频繁。与之相伴,也暴露出市场机制不完备、估值体系不完善、供需匹配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为解决相关问题,上海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立数据资产交易市场,按照“规范、透明、公开”以及“真实可信、合规可控、记录可溯、创新可拓”的原则,围绕登记、估值、交易、披露、处置五项核心功能,促进市场与金融要素市场联动发展。

新形势下,创新配置数据要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上海应瞄准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求,发挥好数据产品交易市场和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平台作用,发挥好数据要素市场与金融市场联动发展乘数效应,引领打造全球数据要素配置中心。

比如,夯实“上海价格”。近年来,上海在大宗商品期货领域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价格”。资产定价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上海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建立了“金准估”估值体系,数据产品的场内交易合约反映的事实、形成的数据为评估数据资产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数据资产市场化定价提供了核心参考信息;场内数据资产交易信息可以反向修正完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最终形成全球领先的数据资产“上海价格”。

又如,生成数字金融“上海范式”。发展数字金融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数字金融包含金融数字化和数字金融化两个主要方向。目前,产业实践更多体现在金融数字化方向,依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供新型金融服务,依托数字技术实现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在数字金融化方向,可进一步依托数据资产进行金融服务,既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又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信贷渠道和资源,促进金融市场服务潜力与企业数据资产创新活力的对接,推动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向纵深发展。